我的心路歷程:既是牧師,也是商人
兩者兼備或水火不容?
- 原本放棄接管父親的生意,過後在神的清晰指引下勉強接手公司的過程。
- 把教會和生意兩個領域結合的心、動力及智慧。
- 為教會領袖和商人制訂新標準的觀點。
- 先是牧師,再是商人。
我的心路歷程
父親讓我接管他生意的邀請,我拒絕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我大約26歲的時候。作為獨生子,接管利潤豐厚的家族生意是預料之中的事。可是,神『妨礙』了我的生活。當在耶穌裡找到尋覓已久的人生目標和意義,我全心投入。 當時要成為牧師,我把決定告訴了父親。他說只要我停止『胡鬧』,就給我100萬新幣。我無動於衷。幾天后,他開出更吸引人的條件——幾百萬元外加任我挑選的一幢洋房。任何生意或金錢都無法掌控或誘惑我。(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應該接受那筆錢,成為屬神的浪子…… 因為他的公司幾年后瀕臨破產,那筆錢終究還是會消失。)
我和曾秀萍牧師開創了神之心教會。創會已十分艱難,創立青少年教會近乎愚蠢。青少年口袋空空,肚子更空。他們竭盡所能奉獻自己的兩個小錢,但吃東西的速度和食量卻如舊約裡的蝗災一樣驚人。買吉他或電腦對我們來說必須堅定信心、不懈禱告。曾牧師放棄在《海峽時報》擔任記者的工作,就是為了給9至13歲的青少年上查經班。即使積蓄不斷減少,她還是願意自掏腰包,每周末安排巴士把孩子們接到教會來。

90年代,陳少豪牧師與剛受洗的神之心教會青少年

曾牧師為9至13歲的青年人上查經班
我自覺像品行好的浪子,沒有『任意放蕩』,卻最終還是逃不過落魄的下場。我的確『放棄所有』,從21歲開寶馬車到省吃儉用,是聖經裡年少財主的對立面。雖然如此,我們或教會都一無所缺。我能像大衛一樣宣告,『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后裔討飯。』(詩 37:25)
我想,神『可憐』兩位有著芥菜種般信心和一大堆瘋狂的年輕牧師。於是,教會開始突破並增長。
14年后,我第二次拒絕了父親要我接管生意的邀請。當時教會不僅生存下來,而且蓬勃發展,父親公司的生意卻每況愈下、瀕臨破產。公司欠了幾百萬元,銀行紛紛追債。隨著父親被診斷患上癌症,簡直是雪上加霜。他又一次問我是否願意接手公司,而當時的我第一個想法是「撒旦,退到我后面去」。這一定是為了讓我在教會的事務上分心,而受魔鬼最后的試探。更何況,自己沒在公司賺錢的時候接管生意,又怎麼會在公司負債累累、資金面臨崩潰的時候這麼做?類似「手扶著犁向后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路 9:62)的經文縈繞在我腦海裡。
我和曾牧師告訴神,如果祂要我們接管日漸衰弱的公司,祂必須向我們顯現無可否認的兆頭,例如火中荊棘。真相是——我當牧師已經心滿意足,根本不要神的任何兆頭。我不希望神再打亂我的生活。從那之后,我領悟到干擾和混亂似乎是神的嗜好。祂計劃了財務神跡,公司的債務一筆勾銷。這是我在「先得捨棄,才能興起」講道裡分享的故事。就這樣,我們順服神,在內心猶豫不決的情況下接手了公司。
我就這樣不經意和勉強成為商人。直到今天,我先是牧師,再是商人。做生意是我的次要呼召,起到輔助作用。
父親去世之前,我很高興能帶領他決志信主。債務取消的神跡讓公司化解危機,但還未虎口脫險。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神跡幫助公司化險為夷。之后,神敞開了天上的窗戶,公司開始獲取利潤。看到公司賺錢,我又驚訝又對神充滿敬畏。這筆錢再加上曾牧師的保險賠償金,讓我們能在其中一年的神之心教會建堂基金一次性地奉獻100萬新幣。
我先是牧師,再是商人。
做生意是我的次要呼召,起到輔助作用。
保險賠償金?忘了提到,曾牧師在2012年被診斷患上第三期乳癌,戰勝病魔至今已七年…… 我非常以她為傲。生過重病的人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錢未雨綢繆是人之常情,但曾牧師卻反其道而行。她奉獻了所有的錢……一分錢都不剩!她教導我們,恐懼的相反是信心。信心是面臨恐懼時反其道而行,而她以實際行動體現了這一點。
兩者兼備或水火不容?
我發現自己處在既是牧師,也是商人的特殊位置。我不但負責我已在天堂的父親的公司,而且以我天父的事為念。我該如何有智慧地穿梭這兩個並存世界?傳統意義上,把世俗和神聖分開讓一切更簡單明瞭,這樣你就無需處理人們的負面看法。社會普遍認為生意與教會的組合很可疑,我完全理解。遺憾的是,教會界確實有品行不端正的反面教材。一位牧師和我說:「以前,十個人裡有九個認為基督徒是壞人。現在,九個人裡有十個認為牧師是壞人。」
我個人的挑戰是提升牧師行業的水平,並糾正『所有』牧師都是壞人的錯誤觀念。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信仰虔誠、待人真誠和為人正直的牧師。
因此,在當下的環境,我的解決方案是以由敬畏神引導的樂觀態度進入商界,同時以智慧伴隨的信心在教會界航行。換句話說,如果兩者結合——對內,我的內心和動力必須由對神的敬畏所主宰。對外,我的言行舉止必須小心謹慎,並做好多重準備。現在是活出耶穌的勸勉「馴良像鴿子但靈巧像蛇」的時候。


智慧——小心謹慎、多重準備
過去十年,看到不同人的不同反應是件有趣的事。盡管多數人受我創業精神的正面影響與激勵,還是有處在兩個極端的少數人。天秤的一端是把我看作羊群裡的狼的質疑者。感謝神,這些懷疑者是和我沒有私交的網民。雖然僅限於互聯網,但網絡的匿名性帶來更殘忍的網絡暴力。
天秤的另一端是那些很受我『啟發』自己想要創業,但問題在於他們要從會友身上賺錢。我得向他們指出其中的天壤之別——我從世界上賺錢是為了奉獻給教會,不是為了享受世界樂趣而從會友身上賺錢!
絕不從會友身上賺錢。
絕不把教會當作賺錢工具。
我記得兩千多年前,有些人嘗試把教會商業化,耶穌拿了鞭子把殿裡的桌子推翻。
在使徒行傳第八章,有一位行邪術的人叫西門。當他看見聖靈的大能,他本想利用祂營利。彼得就嚴嚴地責備西門,說:「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不幸的是,當今有許多人想利用神來謀取利益。


這是我給牧師們的忠告:絕不濫用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門訓、真理和愛的橋梁。別把那座橋燒掉。人際關係十分珍貴,別動用關係來得到不義的錢財。牧師或基督徒領袖不適合從事 MLM (多層次營銷)或任何形式的直銷。這類工作使會友陷入『必須支持』或面臨拒絕購買屬靈領袖產品的尷尬。
我的公司規定我們不向會友公然售賣或推銷產品。若想買我們的產品,他們需要像其他人一樣從零售店/網上購買。我也從不把產品或品牌展示在自己的官方社交媒體 (@pastor.how) 上。
但與此同時,我不隱瞞自己是商人的事實。經商是我生活與事工的一部分。無論台上或台下,我努力成為基督徒商人的榜樣、激發創業精神、把職業相關性帶入事工以及為教會運作方面加分增值。
英雄所見略同,但偉大的團隊並非如此。
董事會和執行領導團隊 (Executive Leadership Team,簡稱 : ELT) 裡有合適的人選是有智慧並做多重準備的一部分。
英雄所見略同,但偉大的團隊並非如此。換句話說,偉大的團隊必須大膽發言,互相接受隊員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我特意確保自己的圈子裡沒有『好好先生和女士們』,也尤其感激董事會和 ELT 裡這些標新立異且不盲目服從的人。正如聖經提到,謀士眾多,能幫我們做出正確、安全的決定。我唯一的期望是大家有共同的異象與價值觀。
除了這些準備措施,聖經教導我們「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前 5:22)。我實在不願使任何人失足或給教會帶來責備。時刻清楚意識到自己身兼兩職,我也要確保教會管理妥善,教會和公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沖突。監督資金流動方面,我嚴格確保教會資金絕不轉移到公司的賬上。實際上,金錢只往一個方向流動——我的公司捐款並奉獻給神之心教會。這是資金唯一的流動方向!
至今,除了我和曾牧師在教會建堂基金奉獻100萬新幣,我的公司也為教會場地裝修捐贈了價值近8萬新幣的產品。能奉獻給教會是我和曾牧師的榮幸。除了在金錢上祝福教會,我們也通過公司以其他方式使教會受益。


我的內心和動力必須由對神的敬畏所主宰
正確的心——優先事務、人生意義、本質精髓
雖然建立嚴格公司治理結構、獨立審計及利益沖突政策等等至關重要,一切的關鍵仍在於內心。箴言 4:23 所蘊含的古老智慧是經商的真理:「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最有效的制衡並非外在而是內在。
每個決定、策略及政策都必須經過聖經價值觀這一套自我制定規定的篩選。
每個目標和宗旨必須超越利潤回報,達成神的目的。
甚至是其中的過程也要榮耀神,即使目的正確也不該不擇手段。
在這裡舉例說明。一個暢銷游戲品牌曾經有意讓我們成為經銷商。盡管銷售潛力良好,我們還是拒絕合作,因為這和我們對青少年的異象與價值觀背道而馳。我怎麼能在挑戰青少年少玩游戲的同時提供他們游戲裝備?我從事的生意和事工並無對立關系。兩者之間必須講求一致性及高度誠信。
在此分享我們公司另一項自我制定的規定。公司制定獨特的員工出行規定:從不派遣一男一女兩名職員一起出差。若非此安排不可,我們就會『浪費』機票和酒店住宿費用派另一名女職員同行。公司也不派遣員工單獨出差,總是確保「兄弟的看護人」陪伴同行。這些規定在節省公司成本方面毫無貢獻,也不是行業規范,但卻是依照聖經裡智慧與具問責性價值觀的體現。
雖然做生意並不明顯『屬靈』,我十分清楚自己有一天得向主人做出交代。
我的內心和動力必須由對神的敬畏所主宰。
教會優先——公司其次,相輔相成。
用生意建立/祝福教會。別利用教會建立/祝福生意。
基督是我的人生意義——公司利潤用來行神的旨意、祝福祂的子民。
照基督的形象是我的本質精髓——我先是基督徒,再是商人。
如有興趣了解我對金錢的哲學,可閱讀《我對成功神學的回應:知足、簡樸與慷慨》。

我的動力——祝福其他牧師、教會及我的團隊
公司給我和曾牧師極大喜樂的一部分在於贈送自己的產品。我和我們公司總裁總一直開玩笑說,他賺錢的速度必須比我贈送產品的速度更快。
我了解作為一名受財務狀況困擾的牧師的感受。早年的預算只夠買『必需品』,往事仍記憶猶新。沉浸在『奢侈品』這個非必需領域裡就像夏天下雪一樣難得一見。因此,我現在真的很開心能贈送公司的產品給其他牧師,並祝福他們。Strong Church 香港 2019期間——神之心教會在香港舉辦的牧師特會——我們公司把價值超過1萬1000新幣的消費電子產品贈送給40位牧師。他們或許不『需要』,但在因示威而升溫的這個紛亂夏天,我和曾牧師很高興能為他們帶來一場難得的雪。把基督的希望帶給這個城市的牧師及教會,我們很榮幸能盡一份力。
在過去短短的四年半裡,我們公司總共贈送了價值超過40萬新幣的產品,祝福世界各地的教會與牧師。
除了在金錢上奉獻給神之心教會建堂基金,我和曾牧師經商的另一個動力是為了在金錢上支持教會的牧師與領袖。說實話,相比把資源用於教會租金,我更願意對建造神之心教會的領袖們給予更多。在我看來,繳付租金屬於開銷,用金錢栽培領袖屬於資產。
接管生意時,對我影響最大的啟示之一來自使徒行傳 20:33-35 (CCBT)。保羅宣告:
33 「我從未貪圖別人的金銀和衣服,
34 你們都知道,我親手做工養活自己和同工。
35 我凡事以身作則,教導你們勤奮工作,幫助軟弱的人,並牢記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有福。』」
臨死前,我要能夠向世界宣告,作為牧師,「我從未貪圖別人的金銀和衣服,」並「親手做工養活自己和同工。」
我的生意會養活自己和「同工」——我的團隊。現在的我受這個動力驅使 —- 生意的利潤能夠在經濟上支持神之心教會同工團隊。他們不只是員工,他們是家人。我和曾牧師把同工當成屬靈兒女。能和曾牧師一起奉獻給我們的團隊是我們經商最快樂的時候。我們幫助了一些當時要購買第一輛車的同工們,有時也會無利息借貸等等。的確,「施比受更有福。」


樹立新標竿
你現在了解既是牧師,也是商人的真實情況。基於發生在一些巨型教會牧師身上的事引發在主流媒體及非主流媒體的負面報道,人們對牧師下了有罪推定(意指「未經審判証明有罪前,就推定其為實際犯罪人」)的判決。一位牧師朋友最近開玩笑「九成的牧師讓我們其余的人惡名昭彰。」這當然誇張了些,但確實體現在新加坡對牧師根深蒂固的觀念。
剛進入商界時,我就像恐龍遭遇隕石撞擊地球那樣毫無準備。可是經過這10年所犯的錯誤、學習與嘗試,相比惶恐不安,我能以更多的期待將這兩個領域結合起來。
如果你是已經在經商或打算經商的牧師,我的建議是——了解新加坡各方面的基調,但別在順服神方面退縮。如果你認為神對你的呼召是雙重恩膏,就向祂尋求智慧。如果公開表示自己的公司是基督教企業,你本身也要成為屬神的見証。對於為基督教商業領袖制訂新標準和為牧師樹立無可指責的誠信的新標杆,我視之為個人挑戰。如果要自己的事工和人生成為商界的一部分,就要更分別為聖……無論外在或內在。
在耶穌的時代,人們要的是不被釘十字架的君王。
在我們的時代,人們要的是沒有君王的十字架。
可悲的是,有些『基督教企業』確實如此。
有些基督徒要做生意,但不要十字架。
他們的生意跟自己的靈命和基督徒價值觀嚴重分離,不順服十字架也不在其面前屈膝投降。
他們的座右銘是「生意是生意」。
他們的生意純粹是為個人利益,以自我為中心到一個完全沒有神的目的和屬靈意義的程度。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要十字架但不要君王的商人。
他們利用十字架得到認可和聯繫,讓其他基督徒對他們放下戒心。
這些投機取巧者在生意上附帶十字架,是為了營銷、建立人脈、協商和完成交易。
他們利用十字架作為聯合品牌廣告活動。
他們利用福音作為產品安插的電影。
所以他們在對自己有利時才高舉十字架,至於君王呢……?
呃……等方便的時候……或許星期日去拜訪祂。
我的禱告和夢想是我的公司將在神之心教會裡激發新一代彰顯十字架和君王的企業興起。

Good
很多時候,當我跟牧者分享說我在教會全職服事,同時也在少豪牧師的公司工作,他們常給我一個「怎麼可能」的表情。這篇文章回答了所有的疑問。
本人心聲:我在少豪牧師公司的工作崗位,其實是名會計師。所以非常贊同文章裡的這句:「實際上,金錢只往一個方向流動——我的公司捐款並奉獻給神之心教會。這是資金唯一的流動方向!」我管理帳本,而數字鐵證如山。牧師們的慷慨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在全球事工裡服事,我也親眼目睹牧師常常贈送產品給不同國家的牧者,目的單純就是想祝福他們。
強力推薦所有人閱讀分享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