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Bahasa Indonesia | Español
美國報刊雜誌 Outreach Magazine 在2020年7月24日發佈了這篇文章。
閱讀時間:5分鐘
優化線上聚會以避免其分食實體聚會
Optimizing Online Services Without Cannibalizing In-Person Services
我不斷聽說:「當一切回歸正軌⋯⋯」
大家,這艘船已經出航了。
即使一切都將回歸正軌,但也不會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正軌。
我們所認識的教會已成歷史了。
關於線上教會的爭論已經結束了。線上勝出了。
停止嘗試將你的線上精靈塞回你的神燈中。
倒不如使用你們的三個願望吧。
準備好了嗎?
願望#1:我希望我線上和實體聚會兩者都很強壯。
是的,兩者!
線上教會的趨勢已經從邊緣到前線了。
現在,這兩個前線你都必須建造。
吸收資訊的模式已從面對面轉成線上了。
你們忠實習慣去教會的會友已經接觸過線上教會了。
你習慣面對面的客人已經被介紹有網路訂購和快遞的服務了。
他們已經嘗過這蜜,而且他們很喜歡。
傳統的實體聚會參與者大多屬於只忠於自己「家」的教會,而線上觀看的人則是屬於「多偶性」的人。
如果你們沒有線上的選擇,他們就會從別的井取水。
沒有教會的則是對於教會和基督信仰只踏出半步。
經過新冠病毒後,你們總不能和他們斷絕來往吧。
雖然我們期盼一切恢復正常,但也不想那些正在尋覓的人一如既往地生活。
數碼空間裡,他們近在眼前。實際上,他們遠在天邊。
如果你們還沒有準備好這麼做的話,那就⋯⋯
開始著手計畫並準備好長久的僱用、重新聘用員工/義工到你們線上的教會/企業。
開始分配長久的預算和資源給你們的線上教會/企業吧。
我們須永久性地改變我們的思維——我們不是實體教會另外加上線上部門。
不。
我們有兩個主要的教會或是兩群會友——現場的和線上的。
我們有兩種店面——實體門市和網路店面。

(參考他的故事)
願望#2: 我希望可以提供一些獨特的、線上無法提供的元素。
聽說對於線上和實體聚會最大的憂慮是:
「實體聚會出席率將減少。」
「基督徒會對於參加教會的聚會變得懶散和失去習慣。」
「我們不想降低委身教會的標準。」
「我們不希望養成一種消費者至上的基督教,事事講求方便。」
這些都是很真實的憂慮。
相信我,這些想法我也有過。
我花了很久的時間試著解開這些難題。
但我的觀點如下:
- 線上教會是給沒有教會和非信徒的。主要為了傳福音和融入他人。整個設計都是為了接觸那些不願意去教會的人。
- 線上教會的目的是前導介紹何謂教會和基督信仰。
- 線上教會只是前菜,讓人認識你的教會。
- 線上教會是給基督徒用來邀請他們的親朋好友到教會的工具——僅管是線上的聚會。比較低的委身度,和較少威脅感,好讓這些人願意接近教會半步了。
- 線上聚會必須有可以引導人的路徑圖(幾乎算是可以推進)促使這些遊晃者對現場聚會有更進一步的興趣。
- 對向來上教會的基督徒而言,線上教會不是替代品。
- 線上聚會是給可能因著距離、旅行或是生病等原因而無法親自去教會的人而設。
但我們如何實際地教育基督徒關於這些基本的目的呢?我們幾乎很難控制我們會友不要看線上聚會,而強迫他們參與實體聚會。
你們可能要想一下:到底什麼能吸引人參加實體聚會呢?
你們如何預防線上聚會分食你們的實體聚會呢?
教會的哪些部分不能在線上取得呢?
什麼元素是無法下載的呢?
我想到一些⋯⋯
- 團契
- 全體的氛圍
- 面對面的服事
- 與聖靈相遇
- 兒童教會
- 青年事工
- 義工團隊服事
- 命定
- 復興
- 歸屬感
- 溫馨、活躍感、精力充沛感
- 門徒訓練⋯⋯面對面、隨時隨地
- 或是其他⋯⋯
不能下載的元素
The Non-downloadable Elements
(可以看以下例證)

當我們教會變得越來越大,要讓人感覺越來越小。每週的主日聚會後小組在會堂聚集是一個常見的景象。
高舉的雙手⋯⋯敬拜讚美的聲音從後面湧到台前來,而不是單靠台上帶動的。我們很愛這樣全體的敬拜氛圍。

像這一刻——一位年輕人透過個人的服事遇見神。這就是跟用 Zoom 不一樣的地方。

不,這不是黑色星期五或是網路星期一。這些是神之心青年人很興奮地進到聚會前的畫面。他們的活力創造了期待和活躍感,而這是線上聚會無法複製的。

門徒訓練的重點是能生活在一起,並且能夠抓住重要的時刻去鼓勵、肯定和使其生命對焦。而這些個人性的對話能夠幫助人成長。

現場聚會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年輕人,給予他們機會去帶領並信任他們能夠承擔重大的責任。
長久以來,我在神之心教會的團隊嘗試解決這個難題。
這就是你們如何劃分你線上和實體聚會。
這就是像你們要產出兩種不同的內容給兩種不同的會眾。本質上就是在建造兩間教會。(參閱願望#1)
這也就是為何建造強壯教會是件重要的事,這也是神之心建造的教會模式。在神之心體驗中,我們每年舉辦給資深牧者的強化,我們都會教導關於強壯教會的五大支柱,這些都是無法下載的內容。
(點擊放大圖像)


常見的錯誤:
- 線上和實體聚會有一模一樣的錄製內容,那這就是所謂的替代品。結果,大家只會待在家觀看聚會。
- 如果你們的教會只是建造在一個有口才的恩賜的牧師身上,那你們猜猜看會發生什麼事?所有的講道內容都是可以下載的。結果就會是,人們會每週上線觀看他們最喜歡的一些固定的講員而已。
好消息和壞消息:
壞消息是,如果教會只建造在「啟示性」的內容或是一個口才出色的講員身上,他/她可能擁有眾多線上的粉絲,但是卻不能提供任何獨特的元素而使他們參與實體聚會。
好消息是,如果你們的教會建造在不能下載的元素(上述陳列的項目),那你們的舞台/鏡頭前表現的壓力就不敷存在,而這樣的負擔會由其他各部門共同承擔起來。
為了避免線上聚會分食你的實體聚會,現場聚會必須提供不可下載的元素。
會使人們走出家門,帶著孩子,通勤到你們實體的建築物的動力是_____?
你們若能找到這空白處的答案,他們就會來。
所以想要現場聚會和線上聚會成為和局的狀態,都取決於你們如何建造這兩間教會。
對未來有準備的教會能夠清楚分別出這不同兩個平台的目的、會眾者、內容和元素。
對未來有準備的教會是可以藉著不可下載的元素建造實體聚會,同時為沒有教會的人建造線上聚會,嘗試用些麵包屑來促使他們找到軌跡以導向實體的聚會。
未來是屬於可以同時建造線上和實體聚會的教會!
兩者皆是!
我沒有要幫你們創新,但這是你們可以去思考如何開始的線索⋯⋯
想想足球、NBA或是運動賽事,像是超級盃。
每家都有轉播,但是人們還是想去體育館。
有些擁有季票的人更像是宗教狂熱般的參與,那就像他們一生一次的朝聖。
為何呢?
體育執行員找出了如何同時擁有被塞爆的體育館和線上轉播的粉絲的方式。
這兩個不會互相分食。事實上,他們是互相餵食。
如何做的呢?
如果你們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你們能夠為世世代代建造強壯的教會。


在這部電影「夢幻成真」 Kevin Costner 不斷地聽到有個聲音跟他說:「如果你可以建造它,他們就會來了。」
今天另一個聲音告訴我們: 「如果我們能夠建造它(實體和線上的),他們就會來了。」
最後的願望呢?
願望#3 : 我希望我的團隊和我有這份委身度、智慧、活力、韌性、耐性一同實現願望#1和#2。

神之心教會在 Outreach Magazine
閱讀這篇在 Outreach Magazine (美國領先的基督雜誌) 的文章了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歷史。
总结来说就是 线上的效率和线下的体验 没分线上和线下它是一体连线的 都是让基督徒和非信徒获益生命得以改变提升
非常新颖的观点!不是二选一,而是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完全同意!無法被下載的是如此的珍贵、无法取代的。这是让我们强健的教会的重点之一。其实这两者的核心都是为他人着想!
非常感恩能讀到少豪牧師的見解及先見之明。他將我們還未想到的問題一一列出,並且給出解答方案及方針。牧師的三個願望豈不是我們心中所想卻沒道出口的,無論是為企業或為教會。
身為小組的領袖之一,我不僅為自身的小組考慮,也正在反思,是什麼讓小組成員週復一週的來到教會、小組、團契?除了很棒的講道(現可在網上聽到)、好聽的敬拜曲子(其實網上也一大把)、真摯的友誼(但真的需要每週都見面嗎?),更是這些「不能被下載的元素」——集體敬拜、禱告的信心氛圍、命定等元素。是時候反思,然後刻意建造。
最點醒我的?我們為何這麼固執於「魚」或「熊掌」的選擇?但其實我們兩者都可兼得。我相信,當我們能找出且完善自身的「不能被下載的元素」,那麼就會如少豪牧師所說的,實體與線上教會不再是「互相分食」而是「互相餵食」。願神繼續帶領!
雖然冠病19 疫情期間沒有實體教會,我還是非常想念教會全體的氣氛、面對面的服事和活動。這歸屬感就如回到家的感覺,是線上教會無法複製的。所以,我十分同意牧師這句話:「為了避免線上聚會分食你的實體聚會,現場聚會必須提供不可被下載的元素。」 我們可以两者兼有,同時建造線上聚會和實體聚會!
謝謝少豪牧師的分享!這篇文章真的很有见地,也為我們提供了在新常態下如何建造教會的藍圖。很慶幸有機會參與建造一間線上和實體都很強壯的教會!